
11月28日,“2020京沈對口合作第三屆京沈科創產業生態共同體峰會在沈陽高新區舉行。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朝陽園管理委員會、北京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中國技術交易所(以下簡稱“中技所”)、北京市朝陽區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等部門負責人及京沈兩地企業代表齊聚沈陽,共同見證京沈對口合作的新篇章。
本報了解到,為了進一步強化京沈兩地市場對接,實現資源共享、產業共進、合作共贏。會上,來自京沈兩地的政府和企業代表以“軟產業”價值共享為核心,達成了6項簽約合作,同時還為“京沈合作科技創新中心”進行揭牌,并共同啟動了“自貿區沈陽片區——京沈高精尖產業智庫服務平臺”項目。當天簽約的6個項目代表著沈陽當前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新需求和經濟增長點,“軟產業”的聚集和發展將有效助推和提升沈陽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硬實力”,為沈陽的產業升級提供前沿、創新的智慧資源和服務資源。
“北京有豐富的科技成果、產業服務鏈條、創新思維等,我們希望通過引入‘軟產業’,為京沈合作搭建平臺,幫助沈陽企業獲得更優質的科技服務資源,提升沈陽本土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長期服務京沈合作項目的沈陽市高科創投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熊凡說。
本次簽約的京沈對口合作項目主要落地沈陽高新區和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與當前該區域提出的重點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制藥與健康醫療等主導產業相契合,將把北京地區先進的理念結合該區域現有的產業優勢,賦能沈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區域新舊動能轉換。
面臨“雙循環”的新經濟發展背景,沈陽產業升級的關鍵是科技創新??礈时本┑貐^在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方面的先天優勢,沈陽高新區與北京朝陽區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攜手共建“京沈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旨在吸引更多北京的創新成果、科技人才、專利技術、科研院所、知名科技企業等來沈落地、轉化和發展,為沈陽未來的創新發展蓄力。
作為本次簽約中的“活躍力量”,來自北京的中技所與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達成雙項合作:致力于形成“鏈條式”進出口技術交易和成果轉化交易模式,雙方將在沈陽共建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國際創新中心,打造沈陽本土的知識產業運營中心和服務平臺,為我市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服務等做出積極探索。中技所還攜手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大數據學會、北京攜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藍色智慧管理咨詢中心等單位與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建設京沈高精尖產業智庫服務平臺,平臺將引入北京前沿、創新、專業的智庫資源,為沈陽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京沈對口合作是當前沈陽面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的一次重大機遇。今年以來,在京沈兩地政界、產業界的努力下,沈陽市京沈對口合作克服疫情影響,聚焦重點領域取得較好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推進和落實了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北京藝創閥門東北總部基地等300多個京沈對口合作項目,引進了北京特斯聯新科技智能產業生態園項目、大唐5G產業學院、中化環境科學園等新簽約項目70余個。
